网格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地理空间和人口分布,通过单元网格的划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实现力量下沉、无缝对接、服务到户的一种社会治理新模式。其最大特点将过去传统、被动、分散的管理转变成现代、主动、系统的管理,实现管理的扁平化。近年来,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管理模式,各地均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概而言之,通过网格化管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建立了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减少了行政管理成本。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尚需厘清几个重点问题。
一、网格化管理的目标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减少管理层次,让管理的抓手直接作用于社会,让服务的触角直接延伸至基层。因此,网格化管理应当围绕“网格综合管理,全员全科服务”的目标,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重在治本。社会矛盾说到底大多是利益矛盾,治本的办法是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点,协调平衡利益关系。网格化管理做为源头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实现从“被动应对问题”的原有模式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的转变。
2、要体现节约。要通过单元格划分,明确任务定位,明确部门职责,整合管理资源,从而达到避免重复作业,减少管理成本的目标。要通过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发挥,促进社会化服务,使政府专注于群众的日常公共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3、要突出效率。网格力量的下沉,优化了管理流程,网格员真正承担起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实现与群众的“无缝对接”,能够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要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真正使网格员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居民事务协管员、民主管理监督员”。
4、要强调精细。数字化信息平台是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支撑,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是不可能的,其管理效率也会受到很多影响。要通过信息平台物理与逻辑网格的划分,实现“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社区管理无盲点的目标。
二、网格化管理的资源整合
1、要防止网格化管理的概念误区。网格化管理不是社会治理的全部,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完成这些任务,既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践中,人们往往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网格化管理能应对社会治理的全部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社会治理的内容全部纳入网格化的口袋,赋予网格太多的功能和责任,反而导致职责不清,事与愿违。
2、要防止网格化管理的过度行政化。网格化管理从实际运作层面来看,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整合、再分配和再利用的过程,其前提是部门各类资源的整合,这必然要求各部门要协同作战,因此有去“部门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有强化指挥中心权力的要求,要求赋予指挥中心更大的权限,以达到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目的。其结果容易导致行政力量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大,进而偏离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即多元治理的理念。因此,在资源调度和整合方面,必须建立合理的部门合作与激励机制,使整个组织能透明地使用和控制各部门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解决组织原本无法解决的复杂任务。
3、要防止盲目推进。目前网格化管理从设计到推广主要是解决政府的管理成本和管理效率问题,在网格化管理推进初期,与现有的传统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快地理顺,特别是涉及相关监管权力的调整和分配时,赋予其太多的功能反而会适得其反,使网格化管理难以顺利推进。另外,实践中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网格员在法律层面上的监管权限问题。因此,当前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上,服务职能“应进全进”,监管职能“能进则进”,然后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加以拓展,搭载更多的社会治理功能。
三、网格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定位
按照尊重传统、便于管理的原则,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农村网格划分基本上以一个行政村为一个网格。要处理好网格与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网格功能的发挥和村级组织职能的履行互相促进,共同做好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工作。
1、发挥好网格的桥梁作用。网格员不能包办一切,网格功能的发挥要更多地体现在信息的及时收集上报和服务群众上。要明确职权范围,对于需要村级组织解决的事项,指挥中心要有明确的指向,网格员作为桥梁和纽带,要落实好交办工作,做到不越权、不越位,发挥好村干部的作用。
2、发挥好网格的发动作用。一方面,要结合对村两委成员的考核,引导村级组织在网格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把村级组织的治理力量整合进网格,调动其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网格员还应该是村级组织工作的监督指导员,督促交办事项的完成,协助村级组织开展工作,补齐工作短板。
3、发挥好网格的制衡作用。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有时对村级组织工作的难以入手。网格的设置,为群众与政府的互动提供了便捷的平台。网格员下沉至网格,群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向网格员告知身边发生的问题和对政府的诉求,群众身边的“琐事”成为了政府案头的大事,可极大地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提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形成良性互动、共创共管的格局,客观上也起到了对村级组织的制衡作用。一旦出现村级组织“绑架”政府的状况,基于牢固的群众基础,网格力量可在第一时间进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四、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保障
1、在宏观层面,要提供政策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结合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宏观政策层面提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方向,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同时辅以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组织与中介机构的培养和发展、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逐一破解网格化管理难题。在微观措施层面要制定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办法,突出操作性和实效性,从人员机构整合、资源配置、职责定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设施建设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要加强对网格员的培养,建立考核激励和奖惩机制,以此倒逼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落实,真正实现“全员全科服务”的目标。
2、在管理层面,要提供组织保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原则,网格化管理工作需要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由于涉及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部门利益和资源分配调整大,因此,网格化管理必须要列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作为一个区域而言,应当设立网格化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和管理力量,统筹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要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要借鉴项目建设的经验,把网格化管理工作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和具体目标任务,以项目交办的形式,由党委政府逐一下达给各职能部门。
3、在实践层面,要提供服务空间。按照“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要求,要一改政府对社会管理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并针对民间组织作用发挥不大、服务力度不够的问题,加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放手让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和担负起更多社会治理的功能,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又可以精简机构、减少编制,也为民间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