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心议题,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和战略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和坚定。这为乡村治理打开一个全新境界。不过,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离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面临的问题多,可谓任重道远。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注意的问题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非轻易可以达成,它需要较长时间做更加艰辛的努力。因此,如何做到胸有成竹、谋定思动、立足高远、注重实效,达到最终目标,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反复研讨的重要重大问题。
(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与思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它决非任何一方能独立完成,要避免单兵作战、各自为阵、互相消耗的做法。因此,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乡村,看到其现代化程度具有关键枢纽作用,也是难点和要点所在。
(二)将探索、创新、发展作为核心追求目标。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实现当然离不开多方支援,但归根结底还要靠广大干群自己探索创新。没有这一点,再好的外部环境都不可能对广大乡村起决定性作用。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大乡村干群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探索创新上继续努力,以改变被动落后局面。
(三)在发展经济前提下,实现德治、法治、自治结合。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要避免空谈,尤其是避免不顾经济发展的无谓争执。应将自治、德治、法治结合起来,这样乡村治理才能更加合理、健全、可持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确立。
(四)现代农民是乡村治理的重中之重。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村民,是具有现代观念和能力水平的农民。因此,党和国家多次发文倡导要让现在的农民成为新型农民。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需的加强培训工作。目前,乡镇培训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干部,有的只是主要干部,而让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今后可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除了请进来专家学者给农民授课,通过网络给农民上课,还要让农民走出去,到大学等处直接授受培训,这是打开农民视野、丰富知识、改变思维观念的有效途径。
海盟乡村治理服务平台为现代化乡村建设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一)统一管理平台
建设统一的乡村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全面整合村民综合服务与部门业务管理,进行统一的界面整合、功能整合、流程整合、数据整合、表单整合,农村、乡镇、部门在同一平台上互联互通、交流共享,使村民诉求能够快速通达办理,提高政府机关的整体管理效能,避免业务系统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网格化管理
平台将辖区所有管理对象纳入网格,在网格设置、人员配备、信息管理上突出网的覆盖和联动作用,在任务分解、责任追究、事务处理上实现格的属地和责任管理,使管理更加高效化,服务更加精细化。
根据地域、资源、人口等情况,进行网格化管理,实行统一编号管理,实现格与格、点与点的联防联动、互通管理,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
(三)基层党建统管平台
为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以及基层党委党支部不同的使用人群,建设基层党建统管平台。平台以“走进基层、扁平操作、联动化解、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监督考核”为目的,通过信息系统全方位的收集、共享、互通和掌控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实现对各项工作进度随时查看、问题及时反馈、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进行及时提醒、督办。
(四)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推广“法律进乡村”活动,开辟法治宣传教育窗口,基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一切以基层为出发点,认真开展法治实践,促进村委会依法管理、依法履责,提升乡村干部、村民法律意识、维权监督意识及法律素质,完善规范“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提升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五)村务事项监管
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系统通过对集体资产、集体资源开发、服务集体成员等日常乡村工作内容的登记与管理,实现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的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通过建立廉政监督、科学预警的平台,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廉政监督小组的职能,并运用智能化手段科学预警提醒,将腐败苗头及时遏制,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
(六)便民服务平台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体系,采集辖区帮扶的各类需求,并对乡村服务活动进行登记管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办事指南、服务商信息、便民查询等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群众通过多种渠道网上办理,平台统一受理一站式服务。
对贫困户、贫困村信息全面采集管理,并通过地图对其分布直观展示。通过基础信息管理,获取并了解各个贫困户、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便于各级组织进行精准扶贫帮助。
(七)微信互动平台
开通“微乡村”公众号,打造基层服务与管理的“微窗口”。将乡村建设信息、党务公开等内容快速传递,同时建设“村民微信群”,增加干部与群众间的沟通交流,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